功能码 | 名称 | 参数详细说明 | 缺省值 | 更改 |
P05.00 | 预留变量 | 0~65535 | 0~65535 | ● |
P05.01 | S1端子功能选择 | 0:无功能 1:正转运行 2:反转运行 3:三线式运行控制 4:正转寸动 5:反转寸动 6:自由停车 7:故障复位 8:运行暂停 9:外部故障输入 10:频率设定递增(UP) 11:频率设定递减(DOWN) 12:频率增减设定清除 13:A设定与B设定切换 14:组合设定与A设定切换 15:组合设定与B设定切换 16:多段速端子1 17:多段速端子2 18:多段速端子3 19:多段速端子4 20:多段速暂停 21:加减速时间选择1 22:加减速时间选择2 23:简易PLC停机复位 24:简易PLC暂停 25:PID控制暂停 26:正转极限限位 27:反转极限限位 28:计数器复位 29:速度和转矩控制切换 30:加减速禁止 31:计数器触发 32:保留 33:频率增减设定暂时清除 34:直流制动 35:电机1切换电机2 36:命令切换到键盘 37:命令切换到端子 38:命令切换到通讯 39:预励磁命令 40:用电量清零 41:用电量保持 42:转矩上限设定源切换到键盘设定 43:位置参考点输入(仅S1,S2,S3有效) 44:主轴定向禁止 45:主轴回零/本地定位回零 46:主轴零点位置选择1 47:主轴零点位置选择2 48:主轴分度选择1 49:主轴分度选择2 50:主轴分度选择3 51:位置控制与速度控制切换端子 52:脉冲输入禁止 53:位置偏差清除 54:位置比例增益切换 55:数字位置定位循环定位使能 56:紧急停止 57:电机过温故障输入 58:刚性攻丝使能 59:切换到V/F控制 60:切换到FVC控制 61:PID极性切换 62:保留 63:伺服使能 64:正转极限限位 65:反转极限限位 66:编码器计数清零 67:脉冲递增 68:脉冲叠加使能 69:脉冲递减 70:电子齿轮选择 71:切换到主机 72:切换到从机 73~79:保留 | 1 | ◎ |
P05.02 | S2端子功能选择 | 4 | ◎ | |
P05.03 | S3端子功能选择 | 7 | ◎ | |
P05.04 | S4端子功能选择 | 0 | ◎ | |
P05.05 | 预留变量 | 0 | ● | |
P05.06 | 预留变量 | 0 | ● | |
P05.07 | 预留变量 | 0~65535 | 0 | ● |
P05.08 | 输入端子极性选择 | 该功能码用来对输入端子极性进行设置。 当位设置为0 值时,输入端子正极性; 当位设置为1 值时,输入端子负极性 0x000~0x3F | 0x000 | ○ |
P05.09 | 开关量滤波时间 | 设置S1~S4端子采样的滤波时间。在干扰大的情况下,应增大该参数,以防止误操作。 0.000~1.000s | 0.010s | ○ |
P05.10 | 虚拟端子设定 | 0x000~0xF(0:禁止,1:使能) BIT0:S1虚拟端子 BIT1:S2虚拟端子 BIT2:S3虚拟端子 BIT3:S4虚拟端子 | 0x00 | ◎ |
P05.11 | 端子控制运行模式 | 对端子控制运行模式进行设置。 0:两线式控制1;使能与方向合一。此模式为最常使用的两线模式。由定义的FWD、REV端子命令来决定电机的正、反转。 1:两线式控制2;使能与方向分离。用此模式时定义的FWD为使能端子。方向由定义REV的状态来确定。 2:三线式控制1;此模式定义Sin为使能端子,运行命令由FWD产生,方向由REV控制。变频器运行,需端子Sin为闭合状态,端子FWD产生一个上升沿信号,变频器开始运行,端子REV的状态决定运行方向;变频器停机,需断开端子Sin来完成停机。 运行时,方向控制如下: Sln:三线式运行控制、FWD:正转运行、REV:反转运行 3:三线式控制2;此模式定义Sin为使能端子,运行命令由FWD或REV产生,并且两者控制运行方向。变频器运行,需端子Sin处于闭合状态,端子FWD或REV产生一个上升沿信号,控制变频器运行和方向;变频器停机,需断开端子Sin来完成停机。 Sln:三线式运行控制、FWD:正转运行、REV:反转运行 注意:对于两线式运转模式,当FWD/REV端子有效时,由其它来源产生停机命令而使变频器停机时,既使控制端子FWD/REV仍然保持有效,在停机命令消失后变频器也不会运行。如果要使变频器运行,需再次触发FWD/REV。 | 0 | ◎ |
P05.12 | S1端子闭合延时时间 | 功能码定义了可编程输入端子从开通和断开时电平发生变化所对应的延迟时间。 设定范围:0.000~50.000s | 0.000s | ○ |
P05.13 | S1端子关断延时时间 | 0.000s | ○ | |
P05.14 | S2端子闭合延时时间 | 0.000s | ○ | |
P05.15 | S2端子关断延时时间 | 0.000s | ○ | |
P05.16 | S3端子闭合延时时间 | 0.000s | ○ | |
P05.17 | S3端子关断延时时间 | 0.000s | ○ | |
P05.18 | S4端子闭合延时时间 | 0.000s | ○ | |
P05.19 | S4端子关断延时时间 | 0.000s | ○ | |
P05.20 | 预留变量 | 0.000s | ● | |
P05.21 | 预留变量 | 0.000s | ● | |
P05.22 | 预留变量 | 0.000s | ● | |
P05.23 | 预留变量 | 0.000s | ● | |
P05.24 | AI1下限值 | 功能码定义了模拟输入电压与模拟输入对应设定值之间的关系,当模拟输入电压超过设定的最大输入或最小输入的范围以外部分时,将以最大输入或最小输入计算。 模拟输入为电流输入时,0~20mA电流对应为0~10V电压。 在不同的应用场合,模拟设定的100.0%所对应的标称值有所不同,具体请参考各应用部分的说明。 以下图例说明了几种设定的情况: 输入滤波时间:调整模拟量输入的灵敏度。适当增大该值可以增强模拟量的抗干扰性,但会减弱模拟量输入的灵敏度。 注意:模拟量AI1可支持0~10V/0~20mA输入,当AI1选择0~20mA输入时,20mA对应的电压为10V;AI2支持-10~+10V的输入。 P05.24设定范围:0.00V~P05.26 P05.25设定范围:-100.0%~100.0% P05.26设定范围:P05.24~10.00V P05.27设定范围:-100.0%~100.0% P05.28设定范围:0.000s~10.000s P05.29设定范围:-10.00V~P05.31 P05.30设定范围:-100.0%~100.0% P05.31设定范围:P05.29~P05.33 P05.32设定范围:-100.0%~100.0% P05.33设定范围:P05.31~P05.35 P05.34设定范围:-100.0%~100.0% P05.35设定范围:P05.33~10.00V P05.36设定范围:-100.0%~100.0% P05.37设定范围:0.000s~10.000s | 0.00V | ○ |
P05.25 | AI1下限对应设定 | 0.0% | ○ | |
P05.26 | AI1上限值 | 10.00V | ○ | |
P05.27 | AI1上限对应设定 | 100.0% | ○ | |
P05.28 | AI1输入滤波时间 | 0.030s | ○ | |
P05.29 | AI2下限值 | -10.00V | ○ | |
P05.30 | AI2下限对应设定 | -100.0% | ○ | |
P05.31 | AI2中间值1 | 0.00V | ○ | |
P05.32 | AI2中间值1对应设定 | 0.0% | ○ | |
P05.33 | AI2中间值2 | 0.00V | ○ | |
P05.34 | AI2中间值2对应设定 | 0.0% | ○ | |
P05.35 | AI2上限值 | 10.00V | ○ | |
P05.36 | AI2上限对应设定 | 100.0% | ○ | |
P05.37 | AI2输入滤波时间 | 0.030s | ○ | |
P05.38~ P05.49 | 保留变量 | 0~65535 | 0 | ● |
P05.50 | AI1输入信号 类型选择 | 0~1 0:电压型 1:电流型 | 0 | ◎ |
P05.51~ P05.52 | 预留变量 | 0~65535 | 0 | ● |